擘画蓝图、迎接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退休三支部 刘瑞华
一路风雨一路歌。2024年的7月,人们又一次深刻感知改革激荡的磅礴之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擘画蓝图,迎接挑战。众所周知,此刻距“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过去46年,距“灯塔般”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有10年多时间了。回望走过不凡历程,眺望充满梦想荣光,且脚下又是历史的新方位、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世界格局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汹涌、扑面而来,所以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常关键。大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全景宏图,被人们称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生动契合了“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的要求,学习好贯彻好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改革续篇,时代新篇。《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决定》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的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新动能、新优势、新体制、新质生产力”等都突出了时代新篇章。《决定》所提出的“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技术、新模式等等,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国内,还关系到我们的外贸,如全会提出的“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共鸣。“新优势”是在产业、市场、规模等优势和自立自主基础上,形成的技术优势、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和最终的分配优势,也正如《决定》中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功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总之是从创新发展中来,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动能;又由于新质生产力所形成的“新动能”,由于新质生产力而形成的“新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配套建立的“新体制”,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新的生产力理论明确“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观念。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根本保证”定是党的领导。“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决定》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民心所向,大道无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全党上下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山高路远步履坚定,激流险滩奋楫向前。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增加“继续”二字……更坚定“改革是万众一心的伟大事业”。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我们老党员老同志们永远都是“退休不褪色,始终跟党走”,学习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从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汇聚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勇往直前的动力,奉献退休党员的一份责任和使命。今天的中国,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一条通向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从脚下伸向远方、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