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秋韵

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光辉历程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党领导下解放区人民与日寇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场景,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凡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们都永远不会忘记在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苦难的岁月。我老家在晋察冀边区华北农村,日本侵略者每次扫荡都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于是村口有人站岗放哨,见日本鬼子来了,乡亲们便扶老携幼,带上干粮;有的还带一些被褥,逃到离村子很远的庄稼地里,有时要露宿野外,这就是我们说的“逃难”。那些逃不及的就会遭殃,敌人的频频扫荡,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对付敌人的办法。村里挖地道、各户挖地洞就是其中之一。我家挖的地洞就在房屋下面,出口开在大立柜下边。外面再用小矮柜之类的家具把立柜挡住。另一项对付敌人的措施是“户户通”。所谓“户户通”,就是各家各户都和邻居们在适当的地方打开通道(把墙打个洞,人能过去即可),这样每家都有了几个出口,成片的房子就形成了一个“大迷宫”。四面八方都有多个出口。这个和敌人“捉迷藏”的办法效果很好,特别是后来,日寇在我们村的村南边建起了岗楼,在和敌人周旋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日寇建的岗楼是圆形的,周围有?t望孔,有枪眼,可向外射击。岗楼外边周围挖了又宽又深直上直下的壕沟,壕沟上安装一个吊桥,一天24小时有人巡逻,吊桥上有专人把守。这个岗楼就是一个“毒瘤”,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鬼子成天祸害老百姓,还三天两头到各家各户去搜查,目的是查家里是否有“亲属”或“客人”来家里,这时“户户通”就发挥了它的独特作用,鬼子要抓的人一个也抓不到,这就是人民的智慧。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们村烧岗楼的那天,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全村男女老少都跑到村南去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年轻力壮的还有十几岁的男孩们都搬着自家的干柴向岗楼奔去,当熊熊大火燃起,摧毁这个万恶的“毒瘤”时,人们欢呼着,跳跃着,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只有曾经遭受过苦难的人们和那些浴血奋战的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这胜利的时刻是多么来之不易。

   
    我童年的记忆中“户户通”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以后,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后来还保留了很长时间。
                                                                       (宋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