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回忆
宋继林
1965年春末夏初之际,北京争取到了举办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机会。全市人民总动员,为第二届全运会凝心聚力。组委会决定向朝鲜学习,开幕式演出大型团体操。我们和农机学院等几所高校出演工人操。化工学院等院校出演农民操,那一场中的歌曲“太阳出来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到处传,翻身农民心欢畅,心欢畅”传唱了几十年。
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坐在看台上按号码顺序翻背景图板。这场开幕式开创了新中国的先河。我们连续干了几个月,分练、合练、彩排等等,甚至学校都提前结课。一、二年级练团体操的同学留校,体育代表队外出集训(航海队在颐和园,其他队在八达岭),没有项目的同学都去江西部队当兵。有个1964年大学毕业的小同志(24岁比很多在校生年龄小)被任命为团体操领队,上台讲话时腿都发抖,不知道该说什么。
工人操中有一个组成齿轮下蹲的造型,音乐是一连串的“∣111111∣1010∣1-∣”,最后一个“1”才蹲下。大家掌握不好,总是蹲不齐。我有点忍不住,就在最后三个“1”处喊“一二三”,马上就蹲整齐了。我喊了几天以后,怕别人说我“臭显摆”,又想也许大家习惯了,有一天就没喊,结果马上又乱了。几个男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怎么不喊了!”其实,在造型中,大家都是双手搭在同性同学的肩上、低着头,根本不知道旁边的异性同学是谁。反正男女同学互相都不认识,我脸皮也厚了,后来坚持喊到正式演出结束。
排练团体操的最佳表现就是被别人视而不见,突出的个人肯定是动作有误。教练要求男同学一律打赤膊。我们每天上午训练,下午游泳,一个个黑里透红,都是健壮的钢小伙、铁姑娘!每次彩排乘着敞篷大卡车去工人体育场,路边是恬静的村庄和茂密的青纱帐,车上歌声不断、笑声不断。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全运会开幕那天(1965.9.13),我们都把眼镜藏在口袋里。表演结束后,大家拍着手走向主席台,摄影机的镜头移开了。我们赶快拿出眼镜戴上。毛主席站起来向大家招手。主席台比天安门矮很多,又没有金水桥隔着,我们不能喊“毛主席万岁”,只能拼命地拍手、拍手、再拍手。我只顾着看毛主席,旁边的人一个都没看到。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毛主席,也是距离毛主席最近的一次。
我们完成任务之后,上级领导让我们提要求。我们放肆地提出:1.主席接见(去年接见了《东方红》),2.《毛主席语录》(今年解放军第一版)。第一条被否了,因为确实人数太多、范围太广了。第二条实现了。那时还没发明把《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的照相姿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