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与钢院的选矿专业
日期:2019-11-26
来源:
稀土与钢院的选矿专业
1965年夏天,钢院选矿专业送走了最后一届本科生,选矿教研室解散。大部分教师将离开北京,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一部分到西安,一部分到江西。我被分配到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任该院选矿教研室主任。
离开北京,离开钢院当然有些不舍,但组织的决定必须执行。在离开北京之前为了好好过个暑假,几乎每天下午我都去钢院自修的露天游泳池游泳。一天我游了几圈上岸休息的时候,突然有人叫我:“小曾,小曾。”我回头一看,是张文奇副院长,我跑过去说:“张院长,您也来游泳啊!”张院长急着问我:“你教研室的教师走了没有?”我答到:“走了几个,大部分过了暑假就走。”张院长急着说:“你赶快打电话叫回来,钢院的选矿专业还要继续办,教师不走了。”当时我有点懵,又兴奋,又有点疑惑。
钢院的选矿专业是1958年成立的,从当时的采矿教研室 、 炼铁教研室和矿机教研室抽调六名教师组成选矿专业筹建小组,由我负责。1959年又从采矿专业抽出两个年级的学生转学选矿,组成选63级和选64级,60年正式招收新生(组成选65级)。但在61年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贯彻党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决定选矿专业下马,并要求保质、保量送走三届选矿专业毕业生。65年夏送走最后一届毕业生后,院党委副书记刘少华同志 、 人事部门的冯玉成同志与我们话别,并一起合影留念。现在,钢院选矿专业又重新上马,我怎么不兴奋呢!
原来事情发生在1965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冶金系统科技大会上,钢院由张文奇副院长带队参加了该会。在会上原冶金部副部长刘宾同志讲到钢铁工业适应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要加快钢铁科技时,提到了包头稀土的综合利用问题。他说:“人们有句顺口溜,稀土好,稀土好,稀土就是选不了。”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稀土大国,而稀土又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利用稀土的第一关就是选矿的富集。“稀土选不了”给当时的铁矿综合利用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对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会后,张副院长向部领导汇报了钢院选矿专业的建设情况和学院保留选矿专业的愿望。当时就决定钢院选矿专业恢复招生,继续办好。据说张院长为此打电话给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高芸生同志,敲定此事。这才有泳池岸上张副院长的急切要求我做的事情。
其实,在专业决定下马时,我有两个心结:一是当时选矿专业成立是有需求的,华北、华东及西北地区没有设置该专业的院校。而这些地区的钢铁基地建设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们可以放弃专业,但绝不能放弃对学生的培养责任,必须千方百计的保质、保量完成培养任务。带着这样的心结,我鼓起勇气找了高芸生院长。那是一个晚上,在他家的书房里,开始我还有点紧张,但高院长冷静地听着我的汇报,我慢慢心情平静下来。高院长听完后和善地对我说:“选矿的情况我知道一些,这几年你们努力工作,克服了很多困难,是有成绩的……。钢院成立选矿专业,院、系领导是支持的,我一直希望在钢铁工业的各个主要生产环节钢院都能培养自己的专门科技人才,为我国钢铁工业服务,而选矿专业正好填补了我院专业的缺口。但经济困难时期,要贯彻‘八字方针’,我们不得不压缩建设战线,你们要顾全大局,把三届学生培养好。”从高院长家出来,我心情开朗多了,“顾全大局、培养好学生”使我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钢院选矿专业,从上马、下马到再上马,整整经历了七年。这七年为了完成好三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了解决师资不足,我们聘请了有关兄弟院校(中南、东工、中国矿院)的老师和中国有色设计总院的工程师带课,并配以我院的青年教师,一边助课,一边学习;另外还多次组织教师和选63师资班学生下厂,参加生产劳动和技术革新,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到选65级时大部分专业课均由我们自行开出,初步形成了专业教师团队。
在实验室建设方向,我们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困难,买图纸自行加工实验设备60多台,建成了破 碎磨矿磁选 、 重选 、 浮选以及 矿物分析等实验室。保证了学生专业实验的基本训练。
七年的经历,虽然如此平凡。但也使我们深深领会到了什么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参与这个时期建设的教师和实验员中,有多人已经离世,但在困难的环境中形成的坚忍和拼搏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怀念和坚守的。
( 曾平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