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攀枝花
早春二月,北京依然春寒料峭,可是南方已是花红柳绿。熬过三年疫情,早已心向远方,我有机会跟随爱人飞到了攀枝花。以前,经常听说攀枝花,是因为有攀钢,想象中的攀枝花是建在大山中的一座钢铁厂。
飞机落地停稳后,走下飞机一看,偌大的机场只有我们乘坐的这一架飞机,而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群山,原来机场是建在一座削平了的山顶上。来接机的攀钢司机师傅非常热情,他告诉我们,因为攀枝花山多平地少,机场只能修建在山顶上,我们一路下山,路边一棵棵高大的树开满了红花,我兴奋地问,这就是攀枝花吗?师傅说对,这些正在盛开的就是攀枝花,也叫木棉花,还叫“英雄花”。他说,你们看过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吗,两位烈士就牺牲在木棉树下,后来人们就把这些盛开的红花叫做“英雄花”,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位司机师傅的爱国情怀。
司机师傅听说我第一次来攀枝花,就把车停在路边的一处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七沟八梁,回头一望,山坡上大片大片不同颜色的花正在开放,师傅说,这里是新建的郊野公园,节假日里,很多市民开车带着孩子来这里游玩。攀枝花正在打造阳光城市,人们可以经常到大自然中享受鲜花美景和阳光,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满怀着对攀枝花的好奇,我们利用休息时间,从住地一路步行要去攀枝花公园,边走边看边问路,路旁的店铺,摆满各种新鲜水果,尤以芒果和枇杷为最多,原来攀枝花还盛产热带水果。路前边有两棵开满红花的大树吸引我拿出手机拍照,映入镜头的是一个大门“攀枝花学院”,我才知道攀枝花也有大学啊!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绿树掩映的大楼,被红彤彤的攀枝花环绕的操场,真的是风景如画啊。我们一路走来,阳光温暖,处处鲜花,来到攀枝花公园的一处高台,想眺望金沙江,可是看到的还是花丛一簇簇,我就问旁边游玩的一对年轻人,怎样才能走到金沙江边,小伙子马上用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们,从这里一路下山,就可以到达江边,如果累了就打车,只需要10元钱。我半开玩笑地说,你是攀枝花人怎么普通话说得这么好?他也笑着说,我听你说普通话,我也就跟你说普通话,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他的祖辈是支援“三线建设”来到攀枝花的,几十年过去,儿女和孙辈儿就都成了攀枝花人,他说,我们攀枝花有山有水,阳光充足,四季如春,是个养老的好地方,欢迎你们来攀枝花养老啊,我们都高兴地笑起来。攀枝花是因三线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城,我们决定一定要去三线博物馆看看!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攀枝花市花城新区,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身份证免费参观。走进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醒目大字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博物馆以三线建设为主线,以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为主题,一层展馆是攀枝花。攀枝花原来是“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山野岭,因在金沙江渡口发现一株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而得名。1965年初,国务院10个部的5万多名职工响应国家“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攀枝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博物馆里大量的文字和馆藏文物都记载了这段难忘的历史并向后人昭示,在攀枝花艰苦建设的年代,人们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披星戴月,日夜奋战。一些青年职工,由于工作需要,几次推迟婚期;许多职工为了建设,几年不回家探亲。他们说:“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铿锵誓言,令人泪目。从不毛之地的干打垒到宏图大展现代化城市,博物馆里留下了无数三线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支援三线建设的前辈们为了攀枝花的建设,他们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如今的攀钢不仅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而且是我国最大的钒钛制品和铁路用钢重要的生产基地,高铁的飞速发展,依赖攀钢生产的无缝钢轨。三线建设是一段特别的历史,它催生了攀钢,孕育了钒钛之都和阳光之城,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攀枝花。
如今的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这里资源丰富,阳光、温泉、森林、青山、绿水争奇斗艳,金沙江一条碧水绕城过,这里是中国少有矿产和水能资源富集地区。攀枝花已经从钢铁之城变成美丽、繁荣、和谐的钒钛之都、康养胜地。道路边和山岗上,那一树树一片片火红的攀枝花,装扮着这座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城,也象征着这座由无数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奋斗打造成的英雄之城。
(何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