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秋韵

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变化

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变化

 

 



(一)
记忆中50年代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百姓生活以燃煤为主。北京市民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是煤球炉 所以市民社区都有煤场。我们学校50年代建校时也建有煤厂供应煤球、烧火木材等。到了60年代改用一种有眼儿的煤饼 这就方便 多了 。冬天装上炉烟筒可以做饭还可以取暖。不用时可以上边加一块煤饼把炉底下炉门一关上边盖上盖可以不燃烧,下班回来打开炉门 煤饼就燃烧起来可以烧饭。那时做饭烧水全靠这种煤饼炉子。
70年代后期 国家供给一种液化气 ,这就更方便 ,而且灶具是 两个 干净省事 到了80年代,国家引进天然气管道就更方便了,原来的老旧楼都安装上管道,称之为煤气管道。现在我们生活 的环境 ,天更蓝了,空气质量更好了,这种生活的变化都 改革开放 十年的成果。我们的生活 充满阳光, 奔小康的目的一定能达到。党和政府处处关心人民的生活,国家 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
(二)
再说说穿着方面的情况。改革开放前商品供应匮乏,人们买件衣服要凭布票,衣服色彩单调,只有中山式样,颜色只有灰色和黑色。后来生产出一种叫“的确良”的布料,经久耐用,有蓝、白、灰色,人们穿上了白色的确良衬衣。还有一种“的卡布”经久耐用。其他品种很少。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布料和花色也多起来,现在你到市场上走一走,各种品牌、式样的衣服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想买什么随时都能买到。高档、中档服饰,老年服随你任意挑选。这是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人们的生活不再仅是解决温饱,而 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新式美观的服饰的需求。
(三)
北京有个地方叫冰窖口 因为过去五 六十年代老百姓生活中没有冰箱。把冬天护城河 冰在冰窖 存起来 到夏天天热时用来冰冻肉食 只有副食店用 老百姓很少用。 老百姓 冬天买些白菜 萝卜 土豆等 蔬菜 存起来准备过冬 物资匮乏 买什么都离不开票证 有粮票 肉票 、点心 自行车票 缝纫机票等,到市内出差吃饭首先得交粮票再付钱才能吃上饭 要是到外地出差必须带全 粮票 真是 有票走遍天下 无票寸步难行 。如今我们餐桌上 应有尽有 ,想买什么有什么,有 本市 外埠 的,还有进口的应有尽有。不但质量好, 而且 健康营养 现在家家有冰箱 汽车 电视机 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从城市到乡村老百姓生活普遍上了一个台阶 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四 难忘16斋岁月 —— 读崔万兴老师 我看改革开放新 成就》一 文感想)
16斋在学校的东南 ,原 是学生宿舍 60年代初,为了解决中青年教师 住宿 问题 学校把16斋 改成 教职工宿舍,分东段 中段 西段三个单元。每一段分出两间房作为集体公用厨房,每间房可以供 六、 七户人家做饭用。每家放一个煤饼炉,炉旁存放煤饼,谁家做什么吃什么一目了然。 那时 生活物资匮乏 各家都差不多。每户 每月 定量供应45%标准粉 50%大米 15%玉米 夏天每户 每月 供应两斤绿豆 两斤江米 秋天用粮票在粮店买六斤白薯。集体共用水池厕所 每家轮流打扫厕所卫生 ,一周 轮流一次。夏天天气热 洗澡 时候 每家 烧一壶水,先妇女洗 然后 男士洗 大家过着和睦的生活。谁家炉火灭了 就用别人家的 ,不耽误做饭。每月去煤厂买好煤饼,煤厂老刘用三轮车送到楼 下, 自己搬上来就是了。随着改革开放学校给教职 工新 盖了宽敞明亮的教职工宿舍楼 大家都搬进了各自的单元房 结束了难忘的16斋岁月。
张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