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秋韵

非遗里的中国年

刘瑞华

众所周知2025蛇年是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世界共享“和合共生”的美好。2024年12月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务会上,通过评审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非遗里的中国年标志着“春节”正式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向世界打开认知中国的文化窗口,向世界传递美好和谐的文化信号,已正式亮相,证明了中国春节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人的“春节”起源于四千多年前,是一个家家户户都欢庆的民俗盛事。中国人在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中,那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跨越山河也要回家过年”紧紧牵着人们的心襟;到家了,全家齐心协力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蒸年糕……中国人围绕“农历春节”所沉淀的情感、文化、习俗数千年一直绵延不绝,妥妥地寄托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书写着这片土地对美好的期冀,浓缩了万物有时、生生不息的智慧!

农历腊月二十六。在美·波特兰西林恩小区的小孙子所在学校举办“2025新年快乐!”联欢会,穿着中国红各式服饰的小学生们,激情澎湃地唱着“新年好啊!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等,“我们的下一首歌是找朋友,希望大家喜欢”,我不满6岁的小孙子还做了主持人;台上的小朋友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跑着找的,“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令我感到非常欣慰,充满了满满的幸福感。海外多数华人的家庭都挂上“大红灯笼”、贴窗花、贴“福”字,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欢聚一堂年夜饭。提前商定好的三个家庭,每家准备三、五道最拿手的美食,端在一起共团圆、共除夕;包饺子是我的长项,因为我们最中国。于是,我们就准备了肉菜和饺子馅,和上了菠菜面、胡萝卜南瓜面,包出“绿边黄肚儿翡翠白菜样”饺子,“红边绿肚儿梅花式”饺子,加上自然色饺子,好不热闹的“饺子开会”。哈哈,都来了,玛丽莲家地端着盘子来了、刘艺家地端着锅子来了、阿源家的自制豆沙年糕来了,大人小孩十几位,好好热闹欢喜。放火花是小孩子的最快,你一株他一株,旋转的、拉线的,院落里火花火星火光四射,着实迷人,欢声笑语不断。

闹新春祈福话非遗。举杯庆祝中国蛇年吉祥,伴着“春节序曲”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祝福全球华人在新的一年吉祥康宁、好事连连,《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围炉煮茶沉浸在春晚的节目里,最是那憨态可掬又富有古意的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姜哥说:整体造型参考甲骨文中的“巳”字,吉祥物身上的“缠枝纹”是景泰蓝工艺,寓意“生生不息”;巳升升身上还勾勒着海棠、玉兰、桃花与牡丹,寓意“春回大地”玛丽博士说。开场秀载歌载舞的“迎福”,把古今传承的对话、把东方美学绽放到极致;“栋梁”“喜上枝头”“在水一方”,是那“笔走龙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机械人和真人一起扭秧歌科技感十足,淋漓尽致表现的“妥妥的”;星光不负赶路人的外卖诗人王计兵,从生活到远方活出了闪闪发光的自己;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回味中得知2025蛇年春晚,用了近百项“非遗”穿起了中国新年,充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绿回大地,福满人间。我们每个中国人,从出生第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就开始有“过春节”的初始体验,长辈给的压岁钱,娃娃牙牙学语的“年、年,拜年”,并在随后的每一年,像树轮一样一层一层镌刻进每一个个体的精神脉络。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祝福祖国时和岁丰,灵蛇献瑞,繁荣昌盛!祈福世界和平永驻,人们喜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