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秋韵

忠诚信仰志不移 一生永做向阳花

邓国蕙老师生于荆楚大地的书香门第,长在外寇入侵的动荡年代,接受了沪上名校和钢铁摇篮的熏陶,经历了大炼钢铁和冶金干校的洗礼,从轴承厂连续十年先进工作者,到高校研究生管理和培养的实践者,是土家族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60年代,她就作为钢铁学院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登上《光明日报》;70年代,冶金部领导点名指派她参与两大国家级项目--攀枝花钢厂选址规划与武钢“一米七轧机”引进接收;80年代,她主持的热电偶攻关项目率先实现全面取代进口;90年代,她积极探索并实际制订的研究生学位评定办法、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机制,得到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认可;进入新世纪,她那些收录在专业主流网站的论文仍被广为下载参阅;退休后,她与爱人共同举办的书画作品展得到老师、同事、朋友们的交口称赞,传为美谈。她干一行爱一行,执行力和专注力超强。是才华和勤奋兼备的典范。

图片1.png

邓老师对信念的执着始终如一。孩子们还小,她一周六天都要往返于百万庄和管庄的冶金轴承厂。在劳碌奔波的寒来暑往中,光是方便在长途颠簸的公交车上背诵英语单词的本子就积累了十多册,每年荣获“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几经周折,终偿夙愿,在回到母校工作后,她终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此后,她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年过半百又开始学习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掌握了BASIC语言、Lotus 1-2-3表格、FOXBASE数据库,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成为国内大学中的标杆。她就这样默默践行着在日记中对党的承诺,始终“用满腔热情,把自己锻炼得更茁壮坚强”。

她对孩子们的教育润物无声。她回忆起孩提时在山洞中躲日本鬼子轰炸时的惊恐,让孩子们懂得了国破家安在;她说到在冶金部草坝干校插秧要咬牙领先一步,让孩子们知道了要力争上游;她常挂在嘴边的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用处虽多不惜不当用处虽少勿动”,让后辈们终身受益。

邓国蕙老师终生学习终生进步的生活态度、正直善良先人后己的人格素养、兰心蕙质高洁自清的美好心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王青科 王军